壽險看似單純,實際上卻有多種型態與設計,能對應不同人生階段與財務目標。如今,壽險的功能已超越單純的身故保障,還涵蓋了資產傳承、退休規劃、風險轉嫁、房貸壓力管理等多重用途。

我們將針對這些常見需求,推薦適合的壽險商品類型,包括高保障型分紅保單、還本型儲蓄險、定期壽險、房貸壽險、小額終老保險等,協助您打造真正符合自身規劃的壽險組合!

什麼是壽險?

壽險是「保障身故風險」的保險,目的是為家人預留保障

當我們(被保險人)身故或完全失能、未來無法再繼續賺錢扶養家人(受益人)時,壽險能夠幫我們留下一筆錢、幫助家人渡過最困難的時刻。

除了身故,壽險商品通常還會包含「完全失能」保障。

這是因為完全失能被視為「經濟死亡」同樣無法再提供家人經濟支持,因此大多壽險商品會將其納入保障範圍。但如果是在意外健康險商品裡面的壽險給付,或針對兒童的壽險商品(給付喪葬費用),則不一定會有此項。

誰適合買壽險?應該怎麼買?

大多數人在人生某個階段都會需要壽險,只是每個人的需求重點不同。以下是幾種常見時機與建議:

時機1:步入社會、開始工作時

剛進入職場,雖然家庭責任還不重,但健康狀況佳、保費便宜,是最適合開始規劃壽險的時機。這階段的目標在於以小成本建立基本保障,打下未來保障升級的基礎。

時機2:預備成家,或有子女後

成家、育兒、買房,是人生風險集中期。一場突發狀況可能讓家庭經濟陷入困境,因此這時候需要足夠的壽險保額來保障家人的生活穩定,也可同步規劃子女未來的教育金。

時機3:小有資產,開始審視財務規劃

當資產開始累積,壽險就不只是保障,更是結合儲蓄、節稅、退休準備的財務工具。透過分紅或利率變動型保單,不僅保障持續在,還有機會享有紅利回饋,長期下來有機會穩健增值。

時機4:人生後半段,開始思考資產傳承

當子女已獨立、責任漸卸,許多人會開始思考資產如何順利傳承。這階段的壽險不只是留愛的工具,更能協助分配資產、避稅及預留稅源,減輕家人負擔。搭配定期給付型的類信託功能,可確保家人長期有穩定的生活費用。

根據不同人生需求選對壽險 ➜

資產傳承

透過壽險放大資產、指定繼承、預留稅源,合法節遺產稅。

更多

風險轉嫁

小保費換高保障,將重大風險轉嫁給保險,守護家庭經濟。

更多

房貸壓力

透過房貸壽險,確保貸款期間家人無後顧之憂,住得更安心。

更多

退休規劃

規劃退休現金流,兼顧保障與還本,打造穩定樂活生活。

更多

壽險主要保什麼?

〔身故〕

當被保險人過世時 (不論是因為意外、疾病或是不明原因),受益人可以獲得一筆一次性的保險金,給付後契約終止。

〔完全失能〕

當被保險人完全失能時,受益人可以獲得一筆一次性的保險金,給付後契約終止。

〔生存金〕

當被保險人每年生存時,可以領取保險金,用來提供靈活的現金流。

〔滿期金/祝壽金〕

當被保險人到契約滿期仍生存 (未理賠身故或完全失能保險金),可以領取保險金,是保本設計的一環。

完全失能定義
  • 雙目均失明 
  • 兩上肢腕關節缺失或兩下肢足踝關節缺失 
  • 一上肢腕關節及一下肢足踝關節缺失 
  • 一目失明及一上肢腕關節缺失或一目失明及一下肢足踝關節缺失 
  • 永久喪失咀嚼或言語機能 
  • 四肢機能永久完全喪失 
  • 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遺存極度障害或胸、腹部臟器機能遺存極度障害,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,經常需醫療護理或專人周密照護者 

常見問題

產險公司有賣壽險嗎?

沒有,產險公司不能賣壽險商品。

在人身保險部分,產險公司只能賣健康險及傷害險。

壽險有年齡限制嗎?

目前市面上各類壽險商品涵蓋的投保年齡範圍最寬如下:

  • 一年期壽險:0-65歲
  • 10年定期壽險:0-70歲
  • 20年定期壽險:0-60歲
  • 小額終老保險:0~84歲
  • 一般終身壽險:0-75歲
  • 利率變動型/分紅終身壽險:0-75歲 (少數躉繳商品可達85歲)

實際上投保規範還是要以各家保險公司各商品為準,0∼未滿15足歲由於法令規範會有保額限制累積最高69萬,部分商品對於高齡也會有保額限制。

壽險是儲蓄險嗎?儲蓄險是壽險嗎?

根據廣義定義,只要能達成資產增值的效果都算是儲蓄險,包含了「終身壽險」、「養老保險」、「年金」。這些長期保險都有提前繳一大筆錢,放在保險公司那邊以「預定利率」來「增值」的特性(並且解約可以領回保單價值準備金)。

因此在廣義定義下「終身壽險」是儲蓄險的一種,定期壽險則不是。而利變型的終身壽險及分紅保單因為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利率(宣告利率)或分紅,所以常被視為儲蓄險的代表商品。

如何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壽險?

兩個問題可以快速判斷你是否需要壽險:

Q1. 有人需要靠你養嗎?

有沒有撫養責任,是決定是否要買壽險的最重要因素。

對於沒有扶養負擔的人,壽險的必要性就不高。舉例來說,如果是單身沒小孩、而且父母有一定經濟實力不需要奉養,的確可以考慮不規劃壽險,或是只要買最低額度的壽險來搭配醫療險或是其他健康險附約即可。

 

Q2. 存的錢夠留給家人嗎?

如果本身資產扣掉所有貸款後,就已經足夠支應家人未來5~10年支出,壽險也不見得是必要規劃。

存款、房地產、股票、基金等資產,都是我們過世後能繼續經濟支援家人的方式。其中存款幾乎零風險、零波動、流動性極高,是最佳的保障。房地產、股票、基金等相對流動性比較不佳、波動較大,但仍能提供一定的保障。

購買壽險前,可以先盤點一下債務、未來支出以及目前存款,如果有缺口,再用壽險保障填補即可。